法国洛林大学教授毛磊接受独家专访:中国是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关键参与者
从2005年第一次来到广州开始,法国洛林大学教授毛磊(Jean Louis Joseph Morel)就和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2008年以来,他一直担任中山大学客座教授,围绕矿山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农田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城市土壤的演化过程与机制等研究,与中山大学展开合作。
深入中国广袤的土地,让毛磊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变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他在接受羊城晚报独家专访时表示,中国是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关键参与者,中国当前正在为促进全球生态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谈学术跨国合作
中法携手破解土壤污染难题
毛磊的研究工作一直围绕土壤环境重金属及新污染物、土壤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健康、植物-土壤互作与绿色发展等内容展开:“我研究的领域旨在了解土壤健康及土壤污染的关键过程,同时致力于研究方案解决这些问题。比如,通过去除污染农田中过量的持久性污染物,达到安全利用农田的目的。”
毛磊与中国的缘分始于2005年。受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毛磊来到中国参加一场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专业研讨会。抵达广州前,他正在欧洲研究矿山遗留场地污染治理等相关课题,“当时我非常想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因为矿山开采和相关活动造成的污染也是欧洲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且难以处理”。
彼时,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仇荣亮正和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他们逐步摸索出一套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安全利用的方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毛磊对这一新兴“修复手段”非常感兴趣:“从那时候开始,我们与中山大学就相关研究内容开展合作。近20年来,法国洛林大学与中山大学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合作,这些合作也一直持续到今天。”
为更好地在土壤环境污染与修复理论和技术研究等方面展开合作,法国洛林大学和中山大学于2015年建立中-法土壤环境国际联合实验室(ECOLAND)。当前,双方在联合申请国际项目、合作发表学术论文、联合培养研究生、共建研究基地、联合主办国际会议等方面成果丰硕。2018年,ECOLAND被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评为过去20年最成功的12项国际合作成果之一。
对于跨国科研合作,毛磊表示,环境污染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例如,当前我们研究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不仅是中国面对的挑战,也是全球正在面临的挑战。只要有矿山开采,必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携手合作。”
谈中国生态环境改变
可与世界携手共享经验
作为土壤学专家,毛磊也关注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系列措施。他留意到,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出台了土壤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让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并对未来土壤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就提到,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左右,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等。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为人类的生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条件。过往十年,中国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放到了优先事项当中。中国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与科研人员应对这一挑战,我看到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决心。”毛磊说。
在采访中,毛磊还表示,中国在多个不同场合都提到“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他认为中国这一表态非常重要:“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开发可再生能源……这都是全球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集思广益地解决。”他说,“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一阶段)高级别会议正式通过的‘昆明宣言’,是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并确保生物多样性在2030年走上恢复之路的重要一步。中国在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中国对《巴黎协定》的承诺一样,也是标志性的一步。”
毛磊指出,中国是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关键参与者,中国当前正在为促进全球生态改善作出自己的积极贡献。他也坦言,气候、土壤、生物多样性等问题是相互依存的,面对全球紧迫的生态环境压力,大家应该携手合作、寻求解决方案:“在这当中,中国可以分享它的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