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全文
发布时间:2025-02-19  阅读:80次

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22  9 

   智慧物流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业深度融合的新兴领域,具有联通性强、融合度广、经济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生态效益好等显著优势, 代表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是我国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推动交通运输智慧物流发展对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交通运输部有关“十四五”规划等总体部署,制定本指南。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建设现代物流体系需要,建立涵盖交通运输物流设施设备、系统平台与数据单证、运行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标准体系,明确重点 标准制修订计划,引导科技创新成果和交通强国试点成果加速向标准转化,强化标准的实施应用与监督,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化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立足综合交通运输特点,合 理界定各层次、各领域标准制修订需求,促进铁路、公路、 水路、民航、邮政等各领域标准协调衔接,推动构建协调统 一的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

        坚持需求导向、创新引领。全面总结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等成果,围绕智慧物流新基建、智能运载装备、数字化物流管理、信息交换共享等方面需要,梳理设施设备、运输服务、 系统平台、数据单证等标准需求,推动先进技术与交通运输业融合创新,加快传统交通运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物流提质降本增效。

        坚持突出重点、急用先行。按照智慧物流发展需要,加快重点和急需标准的制定,统筹发挥好产学研用各方、产业链各环节的力量。加强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共同推动标准实施和应用,引导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和运行服务等环节对标达标。

        坚持多方参与、协调合作。加快建立政府管理部门、物流企业、科研单位、协会学会以及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各类主体协调配合、合作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政府引导,鼓励多方参与,积极发挥市场和企业力量,凝聚工作合力,共同推动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

(三)建设目标

       到2025年,聚焦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系统平台、电子单证、数据交互与共享、运行服务与管理等领域完成重点标准制修订 30项以上,形成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系统全面、先进适用、国际兼容的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打造一批标准实施应用典型项目,持续提升智慧物流标准化水平,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高质量标准供给。

二、标准体系主要内容

(一)标准体系范围

        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是聚焦物流运输与配送环节,以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手段,链接设施、设备、货物、人员、信息等要素,实现全面感知、精 准识别、实时跟踪、智能决策的技术、服务和管理要求。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范围包括交通运输业中与智慧物流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包括市场主体自主制定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二)标准体系结构图

        根据《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GB/T 13016-2018), 按照交通运输智慧物流的应用特点和技术需求,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00 基础通用标准、200 设施设备标准、300 系统平台与数据单证标准、400 服务与管理标准,以及 900 相关标准。

91.png

(三)标准体系说明

        1.基础通用标准 交通运输智慧物流的总体性、基础性、通用性标准和规范,包括术语、编码与标识、数据资源等。

(1)术语标准:用于统一智慧物流相关基本概念,为 其他各部分标准的制定提供支撑。

(2)编码与标识标准:为交通运输智慧物流中各类对 象(如枢纽场站、运载装备、终端设备等)唯一编码、标识 与解析提供依据,满足物流设施设备互联网协议化、数字化、 智能化需要。

(3)数据资源标准:用于规定交通运输领域物流数据 格式、数据模型、数据元素和数据字典等要求,为交通运输物流各环节的数据集成、交互共享、开放利用奠定基础。

2.设施设备标准 交通运输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相关标准规范,包括物流设施、运载装备和终端设备等。

        (1)物流设施标准:与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活动相关的 枢纽场站、配送中心、末端网点等标准。

        (2)运载装备标准:与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活动相关的 运输工具、运载单元、转运换装设备等标准。

        (3)终端设备标准:与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活动相关的 终端设备(如车载终端、便携式设备、移动终端等)标准。

         3.系统平台与数据单证标准

         交通运输智慧物流体系中信息平台、系统软件标准,以 及数据传输与交换、信息互联、开放共享标准,包括系统平 台、数据交互与共享、电子单证等。

         (1)系统平台标准:包括与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活动相 关的信息平台、系统、软件产品等标准,为系统平台规范化 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

        (2)数据交互与共享标准:包括与交通运输智慧物流 活动相关的数据传输与存储、数据融合与处理、智能挖掘分 析与信息共享等标准,适应智慧物流跨部门、跨单位、跨系 统的信息汇聚共享开放需要。

        (3)电子单证标准:与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活动相关的单证电子化、数字化标准,解决单证标准不统一、不衔接的问题,促进智慧物流上下游环节业务协同。 

4.服务与管理标准 适用于交通运输智慧物流领域的作业流程、运营服务、监测管理、质量评价等相关标准规范,包括运行服务、监测 评价等。

        (1)运行服务标准:与交通运输智慧物流典型应用场 景(如多式联运、专业化运输、无人化配送、国际物流、应 急物流等)作业流程、运营服务等活动相关的标准。

         (2)监测评价标准:与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活动相关的 要素、过程、环节等运行监测与管理、服务质量评价、绩效 评估标准。

         5.相关标准

          相关标准是指与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密切相关, 但不属于交通运输行业相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 理的标准。

(四)标准明细表

        对应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结构,标准明细表包括 标准 72 项,其中现行有效标准 28 项,在研标准 9 项,待制定标准 35 项。此外,还包括相关标准 19 项。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推动建立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化工作组织,统筹推进 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利用部门协调、标委 会协作等工作机制,凝聚多方力量和各类资源,扎实推进重 点标准制修订,实现标准化工作与行业应用、技术创新、产 业发展的协调推进。

(二)加大项目支持

        加强对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研制的项目支持,积极引 导企业加大对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化建设经费的投入。充 分吸纳高校、协会、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参与标准制修订 工作,加强开放合作,提高标准制定效率。

(三)加快标准研制

        基于“突出重点,急用先行”的原则,建立交通运输智 慧物流标准绿色通道,加快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鼓励相关团体、企业开展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研制,并支 持先进成熟、应用广泛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转化升级为国 家或行业标准。全面总结和推广应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经验, 推动形成一批智慧物流标准规范。推动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 准试验验证平台建设,为标准制定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四)加大推广应用

        加强重要标准宣贯培训,推进标准执行与实施。支持交通运输智慧物流领域建设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推动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的“标准群”的实施应用,培 育一批具有带动、引领作用的试点示范项目,强化标准实施 应用评估,提升标准应用水平,发挥标准对促进物流业转型 升级、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

(五)扩大国际合作交流

        搭建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化国际交流平台,开展多层 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交流合作,促进智慧物流产业链供应 链各环节的联动与融合。积极借鉴智慧物流相关国际和国外 标准,促进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衔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 的研究与制定,推动我国智慧物流标准广泛应用,促进国际 物流渠道畅通和贸易发展。

《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指南》.pdf


  • 电话:400-1016-876  手机:150-1098-6217

    邮箱:957032576@qq.com

    地址: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wx88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