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预计人偏肺病毒流感活动水平将在1月中下旬下降
发布时间:2025-01-13  阅读:24次


1月12日下午,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回应“人偏肺病毒是否为新病毒”“流感活动水平何时下降”等问题。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月1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王丽萍明确表示,人偏肺病毒并不是新病毒。

1、人偏肺病毒并非新病毒;目前未出现新发传染病,均是已知病原体。

2、1月中下旬流感活动水平将下降。

王丽萍介绍,虽然人偏肺病毒在2001年才被荷兰学者首次从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抽吸物样本中发现,但血清学证据显示,该病毒早在至少60年前就已在人类中存在。如今,它作为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之一,其身影已遍布世界各地。

 1月9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25年第1周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数据显示,人偏肺病毒感染在全国逐渐增多,在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和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均位居前三位。

 

人偏肺病毒(HMPV)属于肺炎病毒科,偏肺病毒属,为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平均直径大约200nm。HMPV包括A和B两个基因型,可分为A1、A2、B1、B2四个亚型,这些亚型常常同时流行,各亚型病毒传播力和致病性未见明显差别。

HMPV对热敏感,60℃ 30分钟可灭活;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敏感;1%次氯酸钠等含氯消毒剂、5%福尔马林、2%戊二醛、1%碘伏等常用消毒剂可灭活病毒;对0.1%脱氧胆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曲拉通X-100(TritonX-100)等去污剂敏感。

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是2001年发现的一种会引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血清学研究表明它已在人类中存在60多年,且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HMPV可以通过空气飞沫、密切接触和大颗粒气溶胶等方式进行传播,是引起所有年龄段人群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但有症状的感染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成年人 。

 人偏肺病毒主要流行于冬末和春季,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但在低龄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受损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可引起宿主身体不适,大多引发无症状感染或咳嗽、发烧、鼻塞等典型的流感样症状,呈自限性,但在高危人群中,也可引发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或肺炎等。

 目前,尚无针对人偏肺病毒的疫苗和特效药物,专家建议,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加强个人防护、室内常通风换气、及时消毒隔离等措施预防感染,如有不适,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病原检测确认感染类型,对症治疗。

 



  • 电话:400-1016-876  手机:150-1098-6217

    邮箱:957032576@qq.com

    地址: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wx88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