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日本政府发布了一份令人瞩目的地震风险评估报告,将未来30年内发生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概率从70%提升至80%。这场可能达到9级的巨震,预计最多导致29.8万人死亡,235万栋建筑损毁,经济损失或高达292万亿日元(约合13万亿人民币)。地震可能波及的区域范围相当广,从西起冲绳到东至福岛的广大区域都将受到影响。这一消息不仅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警觉。
一、日本大地震的原因分析
日本列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多个板块拼合而成的,板块边界不稳定,板块运动有拉扯和挤压,造成能量释放,就会形成地震和火山喷发。当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其交界处的岩层便出现变形、断裂,从而产生火山爆发和地震等现象,这是日本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
南海海槽历史上约每100-150年爆发一次8级以上地震。上一次强震距今79年,能量积累接近临界点。这种周期性的地震活动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板块之间的应力不断积累,最终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引发大地震。
日本通过GPS、地震仪等实时监测,发现地壳形变加速,板块俯冲压力远超预期。这表明,当前板块之间的运动和应力积累速度可能比以往更快,进一步增加了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二、日本大地震的后果分析
据日本政府的最新评估报告,南海海槽大地震可能导致最多29.8万人死亡。其中,21.5万人可能会被海啸吞没。如此巨大的人员伤亡数字,凸显了地震及次生灾害的严重性。
预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1.8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一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这将对日本的经济造成沉重打击,可能导致长期的经济衰退和困境。
235万栋建筑可能在地震中损毁,这将导致大量居民无家可归,城市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系统可能全面瘫痪。恢复这些基础设施需要巨额的资金和漫长的时间。
地震发生后,社会秩序可能会陷入混乱。由于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破坏,救援工作将面临巨大挑战。同时,食品、饮用水、药品等基本生活物资的供应可能会中断,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三、大地震到来前的准备工作
1. 增强防范意识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提醒旅日同胞切实增强防范意识,及时了解掌握地震自救知识。这包括学习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难方法、了解附近的避难场所位置等。
2. 备应急物资
建议适当储备饮用水、食品、防灾急救用品等应急物资。这些物资在地震发生后可能成为维持生命的关键。
3. 关注灾害预警
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方式密切关注地震动态、气象预警和防灾信息。利用手机APP等设置灾害提醒,以便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采取避难行动。
4. 提前确认避难场所
提前确认附近的避难场所信息,遵循当地政府发布的预防、避难指令,尽快转移至避难所等安全地带。避难所是震后获得饮食、休息、通讯等基本保障的重要场所。
5. 进行海外公民登记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提醒旅日中国公民,积极通过“中国领事APP”或者微信“中国领事”小程序进行“海外公民登记”,以便灾害发生时及时联系、获得救助。
四、发生大地震时的自救方法
1. 室内避难
如果地震发生时身处室内,应迅速躲避到坚固的桌子或床下。远离玻璃窗、高大家具和悬挂物,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如果在高层建筑中,不要试图乘坐电梯逃生。
2. 室外避难
如果地震发生时身处室外,应迅速远离建筑物、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物体。尽量选择开阔地带避难,避免被掉落的碎片和其他危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