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荒漠化防治书写世界“绿色奇迹”
发布时间:2025-02-25  阅读:50次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然而,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在荒漠化防治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典范。

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成就不仅体现在生态改善上,更在于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截至目前,中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已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的国家。

在长期实践中,中国逐步形成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全域治理的科学理念,探索出“一沙一方”的精准治沙模式。从人工栽树到机器人种树,从“草方格”固沙到机械自动铺设沙障,从“五带一体”铁路治沙技术体系到无人机飞播造林种草,科技创新为荒漠化防治提供了强大支撑。

中国在荒漠化防治中采取了一系列值得其他国家学习的举措:

1、科学规划与系统治理

中国通过“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例如,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已于2024年11月实现全面锁边“合龙”,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标志性成果。

2、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

中国总结出100多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荒漠化防治技术,并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例如,“草方格”固沙技术、无人机飞播造林种草等创新手段,不仅提高了治沙效率,还降低了成本。

3、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推动全民参与治沙行动。例如,河北塞罕坝、内蒙古库布其、宁夏中卫沙坡头等地的治沙样板,展示了政府与民间力量的协同合作。

4、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荒漠化治理,广泛开展国际合作。通过“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中国在蒙古国、中亚、非洲等地建立防沙治沙示范基地,连续举办多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分享治沙技术和经验。

5、相关政策及条文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荒漠化防治工作。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以及《全国防沙治沙规划》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荒漠化防治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签署并积极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通过中阿、中蒙荒漠化防治中心等平台,推动全球荒漠化治理。2024年12月,《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期间,中国展示了“三北”防护林工程等重大成就,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成功不仅改善了本国的生态环境,还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和全民参与,中国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例如,毛乌素沙漠的治理不仅改善了区域气候条件,还通过林果产业带动了当地居民脱贫致富。

此外,中国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国际合作,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经验分享,推动了全球生态治理的进程。联合国助理秘书长阿卜杜拉·阿尔·达尔达里评价说:“中国在防治荒漠化领域取得的成就,为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成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担当。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和全民参与,中国不仅实现了荒漠化土地的“双缩减”,还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未来,中国将继续携手世界各国,推动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为实现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贡


  • 电话:400-1016-876  手机:150-1098-6217

    邮箱:957032576@qq.com

    地址: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wx88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